蒋英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师
蒋英(1919年10月1日~2012年2月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海宁,号群士。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
人物生平
1919年10月1日,蒋英出生于北京。1924年,随全家迁往上海。1926—1936年,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塾(1930年改称“上海中西女中”)。
1936年,蒋英随父亲赴德国学习音乐,先后在冯·斯东凡尔德学校(vonStumpfeld,1937)、柏林音乐大学(Universitaet derKünste Berlin ,1942)学习,主修声乐。1941年至1943年,因患肺病中断学业。1943—1944年,在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德国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歌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4年,在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夺得第一名,开始引起欧洲声乐界的关注,后又赴杭州演出,并取得成功。在欧洲学习期间,她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阅读大量欧洲古典文学名著,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德奥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清唱剧受难曲等室内乐作品,同时对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歌剧作品亦有深刻的学术见解。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国。1947年5月,在欢迎蒋英回国宴会上独唱歌剧《卡门》中的咏叹调舒伯特的《永生之歌》;同月31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行归国后首场个人演唱会,演唱会持续3个多小时,蒋英共演唱16首歌曲,既有欧洲咏叹调和现代情歌,还演唱两首中国民谣《道情》与《凤阳花鼓》,之后赴杭州演出,亦获得成功。这一时期她分别接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与南京国立音乐院的邀请,欢迎其到校任声乐教授;9月17日,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举行婚礼;同年9月26日,与钱学森赴美国波士顿。
1955年,蒋英回国,开始声乐教育事业。1956年,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独唱音乐会,并做了《关于西欧声乐发展史》的报告。至1959年,在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员。1959年9月,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今声乐歌剧系)任教。
1977年,蒋英翻译声乐家松德伯格的《歌唱的音响学》。1978年,在《人民音乐》第6期发表题为《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两点意见》的论文,阐述民间音乐和民族声乐传统的价值和作用;同年,担任刚成立的歌剧系副主任。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先后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1984年,应英国文化艺术委员会邀请,赴英国参观访问。1989年,蒋英退休。199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3月,参与编著的教材《歌剧选曲--花腔女高音》出版。
1997年4月,蒋英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顾问。2000年,推出译著《外国艺术歌曲·舒曼歌曲选》;同年10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庆50周年之际获学院杰出贡献奖。2001年,先后出版《外国艺术歌曲·勃拉姆斯歌曲选》《外国歌曲选--法国艺术歌曲选》等多部外国歌曲选。2002年5月,获第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04年,编著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歌曲选》出版。2009年7月,被中国文联授予“蒋英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荣誉证书”;同年,成立钱学森蒋英基金会。2012年2月5日,蒋英因病去世。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民国时期的军事战略家、陆军上将,北伐时曾反蒋,失败后被蒋介石关押两年;抗日战争时期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1938年从汉口撤退于广西途中病逝。母亲原名佐藤屋子,曾做过护士,与蒋百里结婚后改为左梅。蒋英幼年时曾过继到钱学森家,一度改名为钱学英,并与钱学森以兄妹相称。蒋英在姊妹5人中排行第3。
感情生活
1947年9月17日,蒋英与钱学森结婚,婚后随钱学森赴美。两人育有儿子钱永刚,及女儿钱永真两个孩子。
代表作品
著作
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会
歌剧
民谣
获奖记录
艺术成就
声乐表演
蒋英系统掌握了西洋歌曲的不同流派、不同语系、不同阶段的多种演唱方法,尤其是德奥古典艺术歌曲的演唱,并在回国后将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结合,实现了西方音乐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成为一位学贯中西的世界级歌唱家。
声乐理论
蒋英丰富和发展了声乐艺术的理论内涵,她结合自身声乐表演与教学实践,先后通过笔谈、访谈、著述等形式,提出了关于声乐艺术的一系列重要学术观点,并将自己对声乐艺术的深刻理解贯彻到声乐教学实践中去,做到了艺术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声乐教育
蒋英亲手培养了吴雁泽傅海静祝爱兰赵登营姜咏多吉次仁、杨光、张汝钧(香港)等二十多位世界级声乐表演艺术家。
艺术交流
蒋英从事西方声乐艺术译介工作,推动了中西方声乐艺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期间,开设了“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发展史”学术讲座;撰写了多篇介绍西方音乐特别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学术论文;翻译、编译了松德伯格、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等西方声乐名家的作品并作为教材使用;选编、译配了《世界著名女高音咏叹调》等歌剧教材。
人物评价
蒋英是一个不愿意吹捧自己的人。对于学生,她有十分本事却要有二十分花在学生身上。如果交给学生一个作品,她会从歌词的翻译、每个词的发音到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演唱时的状态等等,都非常细致地告诉给学生。就像父母一样,无论什么地方都在关心,让学生少走弯路。(男中音歌唱家 傅海静 评)
因为其拥有全面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欧洲文学功底,因材施教和富于哲理的辩证教学方法,再加上周密的教学计划,使她独树一帜地培养出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并享誉国内外的声乐人才。(中央音乐学院 评)
她的教学方法是辩证的、立体的、可触摸的,就像中医整体调理一样,尽量避免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顾此失彼现象。(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赵登营 评)
后世纪念
199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举办“艺术与科学——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及由蒋英学生参加演出的音乐会。
2013年5月,“艺术与科学的天籁之音——蒋英与钱学森事迹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幕。展览共展出200余件实物、照片和影视资料,其中多件展品属首次公开展出。展品包括钱学森与蒋英生活照片和实物,及蒋英的教学手稿、发表的论文及编著的教材等。
2019年9月,“拾英--蒋英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展览展出文献及实物展品近60组110余件、图片200余张。展览将叙事视角聚焦于蒋英,以多幕剧的形式展开,撷取“唱响沪上”“音乐情缘”“旅欧”“姻缘佳话”“英才卓越”“雅音长留”与“蒋英生平”等7个蒋英人生中精彩而又灿烂的片段,讲述她的成长经历、情感故事、事业才华以及信仰风度。
2024年10月,为纪念蒋英诞辰10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纪念蒋英教授诞辰105周年音乐会”和《爱的咏叹调:蒋英传》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08:3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